•        「基隆發展蓬勃的足跡,一個煤礦產業造就了一座城市」 基隆礦業始於1870年,台灣第一口礦坑為清國井,日產煤炭約一百噸,當時還修築了一條輕便鐵道來運送煤炭,為台灣鐵路的開始。

            1884年清法戰爭爆發,法艦進犯基隆,劉銘傳為避免煤礦落入敵軍,下令將礦井機械搗毀、存煤焚毀、礦井灌水,使法軍無法掠取煤炭資源。戰後,布政使司設煤務局,重建礦山,積極推動煤礦開採,以裕國家財政。

            1895年日本據台,為經營產業及煤礦業,獎勵開發煤礦,台灣煤礦才能有系統地逐年走上發展軌道而增加產量,供應了台灣各產業例如火力發電、窯磚廠…等,增加了更多工作機會,基隆的港口成為國際煤港,使台灣煤炭大量輸出至大陸沿岸及東南亞各地,促使台灣經濟繁榮。

            1912年三爪子線鐵路興建完成,不但是煤礦運輸到基隆的第一條交通線,也成為基隆各城鎮間密切聯繫的重要路線。

            台灣礦業到 2000 年左右關閉了最後一個煤礦,共經歷了約 125 年。